Category Archives: 雜文

眼見為憑 或 心誠則靈

以科學的態度來看世界,我們相信的是眼見為憑,以學術一點的說法是evidence based science/dentistry,以事實為基礎科學,但在實務上有時”因果”兩者互為”因果”。 在醫學臨床上有些很有趣的例子 Case1.安慰劑實驗 開發新藥時,一定會使用到安慰劑做試驗(對照試驗)。在統計上,如果服用新藥組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組的人,在症狀上有明顯改善,則新藥視為有效。 在臨床上有的百分三十的安慰劑是有效的。為什麼會有效,它的的機制至今未明。一般認為可能的因素,例如病人相信服藥後一定會變好(暗示效果)、或者記憶中吃藥後症狀會有所改善(制約學習)以及大腦反應等等。 不過從這裏, 我們似乎發現人們可用利用心智狀態的改變來改變身體內部的生理狀態,進而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Case2.精神分裂的患者 在國外有案例報告指出,精神分裂的患者,當他在”改變”成另外一個人時,由於心智狀態的改變,生理狀也跟著改變,有的甚至連肌肉的強度,說話的語氣,方式,強度,甚至眼睛瞳孔的顏色⋯都跟著改變,這完全顛覆我們對於”靈” “肉”兩者相互獨立的既有認知。也就是說,我們可藉由心靈狀態或意識的改變,來改變我們的外在表現。 醫病關係 最近醫病關在媒體對負面新聞加油添醋的報導似乎有越來越緊張的態勢,其實這不是好事。 我們發現當患者對醫師的信任度越佳時,其治療效果也是越佳,甚至有時不用吃藥,都會自己好;若是患者對醫師的信任度不佳,沒有遵守醫囑,沒有按時吃藥,效果自然打折。 所以在臨床上,找一位您相信的醫師,並且信任他,是重要的。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過敏症,塵蟎和寄生蟲

在台灣許多家長為孩童的過敏而苦,根據報告顯示,在台灣過敏的主要來源為塵蟎,因此家長花了很多錢買塵蟎套,塵蟎吸塵器⋯等來讓環境更乾淨、更清潔 ,但目前有報告指出,太乾淨的環境反而助長過敏的反應。 荷蘭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人體對寄生蟲產生的抗體可能會降低患過敏的症狀。主持這項研究的萊頓大學瑪莉亞博士稱,多年來,醫生一直有一種説法:“少許髒東西對兒童有益”。因為證據顯示,少許的髒東西能夠使兒童免疫系統發生過敏反應,久而久之這種過敏反應可能鍛鍊了機體免疫系統,使之不易患過敏症。支援這種説法的一個事實是,生活在衛生條件較差地區的孩子與擁有清潔地板、呼吸過濾過的空氣、生活優裕的孩子相比,前者發生過敏性體質的可能性低許多。 瑪莉亞等人注意到,在上述兩種地區居住的人群中,人體內蛔蟲、蟯蟲等寄生蟲的數量有很大差別。她猜測,正是這些寄生蟲造成兩種地區人口中過敏人數大大不同。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瑪莉亞的研究小組提出證據表明寄生蟲本身攜帶重要的抗原,會對人類免疫系統産生長期影響。她説:“寄生蟲在你的身體中生活10年,每天都排出抗原,其中的一些可能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反應強度,使人不易過敏。” 瑪麗亞認為,不僅是寄生蟲,一些病毒和細菌也能對人體免疫系統起到同樣的作用。“人的機體需要接受來自病菌的一定數量的攻擊,如果病菌攻擊沒有達到相應標準,人體某個部位就會出現問題。” 專家認為,這一發現並不意味著人們要歡迎寄生蟲和病菌,其意義在於這一發現可以為人類戰勝過敏症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資料 新華社 2012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世代研究(Cohort Study)

Cohort Study 是提供比隨機對照試驗證據力較次一級之研究證據,屬於臨床流行病學中的觀察性研究。 前瞻式世代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針對幾個子群,由接受暴露因子開始,一直追蹤到結果;也可從研究開始追蹤到未來的結果。 回溯式世代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針對幾個子群,將時光倒退幾年,一直追溯到現在為止。 此兩者是辨明疾病原因及其自然發展史的好方法,可以提供因果關係的探討,但不可以拿來與RCT一起混合計算療效。對於暴露因子與結果的定義必須非常明確,其優勢在於計算發生率(Incidence rates)、相對風險(relative risks)及95% 信賴區間的能力;而採樣誤差是無法避免的缺陷。對於罕見事件與需時很久才能顯現的事件,不適合使用世代研究的方式。 註:cohort: 羅馬的步兵單位;指一群有類似行為或特徵的一群人(比如一群糖尿病的患者,一群肥胖的患者)。cohort study 不知為何翻成 “世代研究”, 很文雅,很傳神,但有點難理解。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成功的面試

這篇文章是整理自一本英文小手冊的短文。 之前經常在面試的時候常面對不知從何談起,從何問起的窘境。 在面試的時候該問什麼,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員工;該如何回答,可以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這篇短文給面試的員工和主管一個參考的指引。 1.首先請應試者簡單的自我介紹,學經歷,成長過程,個性和興趣⋯。 2.為什麼公司需要您,您對公司有什麼幫助。 3.公司有什麼地方吸引您?或您對公司的那些事感興趣? 4.您的優點和缺點。 5.為什麼離開您先前的工作? 6.對於公司還有任何的疑問和問題嗎? 捉住以上六個主軸,面談的時候就不至於天馬行空,談不到重點。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了解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TG), 總膽固醇 (total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 ) 和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LDL )

近年來由於飲食的西式化,心臟血管方面的疾病已攀升為十大死亡疾病的主因,因此國人對於身體健康檢查中的 血脂肪數據 特別關心。在身體檢查報告顯示上面除了總膽固醇外,還有高密度、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是否會被這些檢驗的數劇搞糊塗了,以下有一些簡單的資訊和數據,可以幫助您自己了解身體的狀況。 1.三酸甘油脂:正常應維持在200mg/dl(指每100㏄血液所含的毫克量)以下。 三酸甘油脂又稱為中性脂肪,只有三酸甘油脂過高,沒有其他膽固醇數值異常,也沒有像抽菸、糖尿病、停經等其他危險因子時,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患率。不過在臨床上,三酸甘油脂過高,常伴隨高密度膽固醇過低問題。 2.總膽固醇:正常應低於220mg/dl,美國心臟協會則從預防角度建議,將總膽固醇維持在200mg/dl以下會更好。 總膽固醇的來源,三分之二是由人體內的肝臟自行合成,其餘是從食物中獲取。膽固醇數值會因為性別、年齡及飲食和生活型態而有所差異,男性會在40~50歲時達到最高,女性則於停經後因雌激素減少的關係,使得總膽固醇增加,在60歲時達到最高,以後漸漸降低。 低(LDL)的數值愈低、高(HDL)的數值愈高愈好 。 膽固醇需要與脂蛋白結合才能輸送至身體各處,膽固醇主要有兩種: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正常值應小於160mg/dl,超過即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高危險群,而有過心臟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好將LDL維持在100mg/dl以下。 LDL被稱為「壞」的膽固醇,所以愈低愈好。因為體內膽固醇主要靠LDL來運送,若過多就會造成血管硬化、阻塞。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正常值應大於35mg/dl,低於此值即為異常。 HDL被稱為「好」的膽固醇,所以愈高愈好。因為HDL可以將粘在血管壁上多餘的LDL運送回肝臟代謝後排除,可以保護血管,所以當HDL不足時,LDL就會肆虐。 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膽固醇比值(TC/HDL ratio)應小於5 將總膽固醇除以高密度脂蛋白所得到的數值即為二者的比值,可以反應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果比值超過5則屬於高危險群。美國佛萊明罕心血管研究中心(Framingham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FCI)建議,維持TC/HDL比值小於4最為理想。 在過去,血中總膽固醇若超過240mg/dl,即可視為高血脂症,現今醫界已更進一步地將高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數值,做為診斷依據。一般而言,沒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若總膽固醇(TC)超過240mg/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過160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小於35mg/dl,即為高血脂症. 定期管理自己的膽固醇數值 至於什麼時候應該開始關心膽固醇數值?多久抽一次? 一般人在20歲之後就應該關心自己的膽固醇指數,若是正常,往後只需每5年追蹤一次即可。若是異常,醫師會先建議減輕體重、規律運動、戒菸並給予低脂肪和低膽固醇飲食控制,如果3~6個月之後飲食控制無效,則會給予降血脂藥物治療。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牙科小常識

-古埃及人在五千年前就開始使用牙膏。 -在二十到六十歲的人口,有百分之二十戴過矯正裝置。 -牙齒是人類的組織中最堅硬的結構。 -古希臘人開始發明工具( pliers ) 來拔牙。 -根據統計,35歲以下掉牙的最主要原因是 :運動傷害,意外和打架。 -每年有五百萬顆牙齒因運動傷害而喪失。因此當孩童做有激烈碰撞運動時最好戴著牙套( mouthguard ). -每個人舌頭上的紋路是獨一無二的。 -六十秒的接吻會消耗26卡路里。 -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孩童在五歲之前會有蛀牙,所以家長要努力幫孩童潔牙。 -平均一天女人笑六十次,男人只有八次。 -在還沒有牙刷發明之前,人們用樹枝和手指來刷牙。(比如 古時中國人用楊柳枝,將其咬碎來潔牙) -平均一天人吞嚥(swallowing)1200-2000次。

Posted in 兒童牙科, 牙科其他, 雜文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有趣的牙科小知識

1.人一生分泌的的唾液可以裝滿兩個游泳池。 2.定期的牙科檢查和清潔可減少心臟病發作的機會。 3.小朋友平均一天笑四百次,成年人只有15次。 4.平均人的一生唾液腺會分泌1000加侖的唾液. 隨著老化,唾液分泌量會逐漸減少,牙周病,蛀牙,口臭的機會會隨之增加。 5.若您不使用牙線潔牙,表示您只有清潔65%的牙齒表面。 6.百分之五十的人認為最先注意到對方的是 他(她)的笑容。 7.在美國,牙仙子平均給小朋友每顆乳牙兩塊美金。

Posted in 兒童牙科, 雜文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話說王功

王功的由來據王功族譜記載,明崇禎時,有一對林姓兄弟從福建渡海至王功,是王功移民開墾之始。現在,林姓子孫在王功人口仍居七成。地名由來,與壽山宮池府王爺有關,傳說嘉慶年間,海盜蔡牽船隊打劫王功,後被逼退,蔡以為世王爺顯靈,每航海至此,皆需遙拜王爺宮,大喊王爺宮到了,漸漸轉為『王宮』。民眾感念王爺護庄,江地名改為『王功』。創建於嘉慶十年的王功媽祖間『福海宮』,王功媽祖慈暉廣被,遐邇皆知。 福海宮是王功有名的媽祖廟,是在清嘉慶17年,由當時的彰化縣令楊桂森所倡建的。清朝時期,閩南漁民往返閩台海域,冬天時風浪大,於是將船上奉拜的湄洲媽祖置於王功庄的青龍崙避風,媽祖得以居龍穴(蝦穴)地,且立廟奉祀,也因此如今廟的屋頂是採用綠色的瓦。 福海宮面向台灣海峽,聖明顯懿,香火鼎盛。福海宮原本是為了來往閩台之間,經營船頭行的郊商所建,但在後殿完成時,當時的縣令楊桂森卻告老還鄉,工程也因此而中斷。當時清代官方所建的廟宇,由於民間的參與不夠,民眾朝拜的熱情往往不及民間自行出力建造的寺廟。 王功此時雖是鹿港外港,但大郊商都集中在鹿港,他們崇拜信仰的主廟,則是鹿港的天后宮,福海宮雖是為這些郊商所建,所受的眷顧依然有限,所以在福海宮後殿完成後,工程即中斷十餘年。後來,鹿港海防同知鄧傳安苦口婆心的呼籲,請鹿港商人捐錢整建福海宮,並以建廟之後確有神力呵護來打動鹿港郊商,根據福海宮簡介的記載,鄧傳安先捐官俸再倡輔建,因此得到鹿港眾郊商民的響應,才完成拜殿和兩廊的建築。 道光5年(1825),鹿港下郊船戶新福來在海上遇難,祈求而化險為夷,為了扣謝神恩,又捐貲建了左右五門亭和牆圍,廟貌才漸漸完成。在福海宮的廟貌大致完成之後,王功港卻逐漸淤淺了,因此,港務轉移給更南的芳苑,福海宮也慢慢轉化成王功人所崇奉的寺廟,但因王功經濟不佳,且據傳楊桂森告老還鄉之際,曾留下「嗣後如逢重建必須座進丁字尺,及非有官銜之人不可負重建之責」的指示,因此福海宮百多年來,一直未加整建,竟致杉木腐朽,廟頂坍塌,風雨來時,還得在神像上戴斗笠遮雨,王功人都無奈的稱為「媽祖撐雨傘」。 民國39年9月,彰化縣政府正式成立,省派陳錫卿任彰化縣縣長。40年,陳錫卿又參加首任民選縣長選舉,他在選前獲邀至福海宮許願,若能三次連任,就來主持翻建。後來他果然當選縣長,並得連任,包括官派一任和民選兩任,共擔任了三屆縣長。因此在民國47年擔任福海宮名譽主任委員,主持福海宮重建的破土典禮,同年底完工。此後每隔十年左右,福海宮都有加建工程,大門牌樓、鐘鼓樓、停車場、廂房、觀音佛祖殿……等一一落成。 到了民國70年代,並有餘力購買廟前及廟後的土地。 廟乃依據原址退後三步,廟埕則豎立旗杆兩座,並於右前掘一口水井,就是大家共稱的(龍泉井),這座奉祀媽祖的廟宇,由於係清代官府主導興建,因此被稱為宮廟,是王功香火最鼎盛的大廟宇。每年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是主祀天上聖母的祭典日。 民國82年,大陸湄洲媽祖來台,首站抵福海宮,更是吸引眾多香客前來,使福海宮的名聲達到高峰。 資料來源:芳苑鄉王功村全球資訊網http://sew.chcsec.gov.tw/39304/news_3.html 補註: 1,話說林家來自福建同安,早期大哥隨清朝官員至王功發展,當時可能是隨從人員或幫傭,生活過得還不錯,遂將其弟接來王功。 2,兄弟一名林克,一名林榜 ,誰兄,誰弟,已無所悉。族譜在王功福海宮。林姓宗親在1850年左右到台灣,約道光年間。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傷寒瑪莉:一個健康的帶原者( Healthy carrier )的故事

讀過流行病學的人,都熟知傷寒瑪麗的故事。 瑪莉是移民美國的愛爾蘭人,1906年時他受雇於美國紐約市銀行家華倫,在他租賃的別墅中擔任廚師。在她受雇期間,華倫一家包括他的二個女兒、夫人、園丁及二個女佣,屋子十一個人當中共有六個人感染傷寒。別墅主人因擔心消息 曝光,別墅無法再出租,於是雇人調查。他們請來有處理傷寒疫情的經驗的公共衞生專家 George Soper 調查後,赫然發現,從1900年到1907年,曾經雇用過瑪莉的七個家庭都出現了傷寒病患,共有二十二人患病,其中一個女孩死亡。因此他懷疑瑪莉可能是傳染病的帶原者。 瑪莉剛開始一直排斥接受檢查,但最後被強制帶到醫院採取檢體,實驗室並在她的檢體中找到了傷寒桿菌。於是衛生局就將瑪莉移送到北哥島( North Brother Island ) 上的一家隔離醫院。不過瑪莉一直覺得自己是健康的,無辜的。她四處陳情,但遭駁回。( 註:當時並無健康帶原者的概念 ) 瑪莉在小島上被隔離了二年三個月,直到紐約新市長上任後被釋放,但禁止其從事廚師的工作。但是,當時缺少完整的配套措施,也沒有輔導轉業,對於一位只會煮飯的移民者,瑪麗離開隔離醫院後改名換姓,沒有多久又繼續從事廚師的工作。 直至1915年,有一家專門收治女性病患的醫院爆發了二十五名傷寒病例,衛生人員才發現該院名為布朗太太的廚師就是瑪莉。於是瑪莉又被送到小島上隔離,在島上待了二十三年。瑪莉在一九三二年中風,一九三八年過世。 傷寒瑪莉在公共衛生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健康的帶原者的例子。瑪麗自己不會染病,卻將疾病傳染給別人。在醫學上,”健康的帶原者” 這觀念是後來才知道的。

Posted in 雜文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四大皆空

前幾天去大廈管理員那邊繳管理費,他向我報怨牙科的假牙,植牙,矯正費用沒有一個準,隨醫師喜歡開多少就多少。     其實他說的沒錯,在自費的市場是”隨醫師喜歡開多少就多少”, 但是, 前題是患者願意,即市場接受,價格才存在。在自由經濟下,每位醫師依據他的訓練背景,累積的經驗與智慧,操作的術式,扣除房屋租金,材料和人事成本,收取市場上可以接受的報酬,本是天經地義之事,每個人可能收的費用本來就會不一樣。就如同汽車,同樣是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Nissan ,Toyota, Benz 的價錢都不一樣;房子也是如此,同樣大小,同樣材質的房子,在台北,台中,高雄,價格也都不一樣,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會扭曲巿場機制,硬性規定大家都一樣。很可惜,我們的健保制度就是走入這樣的困境,在” 大家都一樣 ” 的制度下,變成"四大皆空"。 管理員似乎有所解的說:難怪現在都沒有人要走內.外.婦.兒四大科,因為主導權,議價權都不在自己手裏。 其實目前的制度非常的畸形,這中間除了有醫界和健保局的矛盾之外,還有醫界內各科間的內部矛盾,彼此相互糾葛,一層又一層,談改革也不知如何談起. 至於說健保制度該不該存在?和國外的健保比較一下,就知道我們的健保制度是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裏創造對社會最大的助益,雖然有許多是建立在對醫護人員的剝削。他有很多的缺點,比如:同工不同酬,醫藥的浪費⋯⋯等,但平心而論,依舊利多於蔽。他讓許許多多的中下階層的民眾可獲得基本的醫療水平,可使許許多多的家庭避免因病而窮,因病而破碎,只是苦了現在的醫䕶人員。

Posted in 牙科其他, 雜文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